Grad有很多奇特想法,做髮型師,打扮成畫家模樣,疫下禁足,他跟客人到海邊河畔剪髮聊天,「剪髮這回事,不能夠只在髮型屋發生。」旁人眼中的另類行事,他說尋常不過,「我只是一個正常的髮型師。」
十八歲入行,做髮型師十多年的Grad,厭惡一切倒模形式。
戶外剪髮這鋪癮始於八年前澳洲柏斯工作假期,有次他被當地香港人邀請到家中車房剪髮,,前所未有的解放感覺,畢生難忘,「在沒有樓底的空間下,一邊剪髮,一邊跟朋友聊天、飲啤酒,原來是一件這麼開心的事。」
回港不久,心癢難耐,更想加添花樣,於是邀約熟客晚上「街剪」,「他很驚訝,街剪咩嚟㗎。」二人即興在火炭一個公園夜剪,去到才發覺街燈昏黃,難以進行,但錯有錯著,發覺公園旁邊的行人隧道光線平均,而且更加好feel,於是就地「開壇」。
驚喜兼夾破格,給他大滿足,遺撼因是外剪新手,沒帶鏡子,單憑感覺剪髮,效果未如理想,「那時就想,要造一個有轆的鏡台,可以帶著它,去到邊,剪到邊。」
專業鏡台缺乏想像空間,不是他那杯茶,於是一個先天配備四輪,後天裝上鏡子的畫架,就順利成章變身成鏡台,跟他四處浪蕩。
「但外剪不是常常發生的。」
其時熟客反應不算熱烈,加上市道佳,生意不斷,戶外剪髮這嗜好丟下了一段日子。沒想到瘟疫來襲,竟為他帶來時機,重拾興趣。
一位男熟客擔心外出會感染武漢肺炎 ,到時可能傳染到正在醫院待產的太太,於是要求Grad上門剪髮。非常重視光線的Grad,不太滿意室內環境,於是提議到天台看看。
一看不得了。仰天是廣濶藍天,無拘無束,馬上拍板開工。「好爽,剪的時候,不時有麻鷹低飛,距離我頭頂廿米左右咋。」還有陣陣劃破長空的鷹叫聲,暗戰2畫面出哂嚟。
這些打卡相片,在他的社交平台引起部份熟客注意,向他查詢戶外剪髮、上門剪髮。Grad坦言,查詢客人不少,但付諸實行外剪的勇者只是「間唔中幾個」,「多少唔太重要,外剪唔係噱頭,冇特別宣傳呢項服務。唔係要係疫情增加收入,只係因為我喜歡。」
「海邊剪髮,山邊剪髮,大家這樣度過一個下午,我覺得這份滿足感,比在髮型屋埋頭苦幹更大。」
有了這些外剪客人,Grad的創意得以盡情發揮,汀九橋下的海邊、新界河畔,郊野公園的山邊都成了他的「髮型屋」。
愈來愈講究的他,更會帶備一隻迷你喇叭,播放八十年代日本流行曲,有時更會帶備簡單器具,即場泡製咖啡,希望在灰色大氣壓下,為客人帶來點點陽光。
不過,他亦承認外剪會受天氣和氣溫限制,「最難忘一次,氣溫二十四度,但因為太陽剛好移動到頭頂上,客人曬到流汗,頭髮沾了汗水,剪起上來有點困難。」
器材亦是另一個限制,因為沒有電源,不能使用風筒,要天然風乾,所以外剪客人以男士為主。
「不過剪髮只是其中一部份,旨在緩和氣氛,互相支持,聊聊天,看看不同的景物、心情會好些。」
Grad身上,順手沾來都是故事,像他接載外剪客人的二十年車齡古董「皇冠」,就是客人送給他的禮物。
那是一位熟客,因為移民在即,想為心愛坐駕附託給有心人,於是起行在即的一個晚上,將坐駕贈送給Grad,「很窩心,這架車我用了三年。」
他有強烈的原則,一身濶邊帽、孖辮的畫家造型,是近年心路歷程的印記。
「很難找到合意的髮型師,只好自己剪髮。」為了方便打理,後來更索性留長髮,束孖辮,剛巧濶邊帽是他的大愛,於是眼前這畫家造型就很自然地出現了。
他概嘆,現在街上很難見到立體髮型。
「好的髮型,相比八十年代,現在沒有太多。」
何謂不立體的髮型?「就是一忽忽,這部份厚就剪掉,那部份長就剪掉。」
娛樂事業蓬勃帶動下,八十代記下香港髮型業最輝煌的時代,跟影視行業一樣,領導亞洲潮流,經典髮型比比皆是。
他說何守信的髮型很有代表性,「那髮型多有層次感,那種吹法和Gel法,令頭髮很有動感,現在很少髮型師講究這些功架。」
吳孟達的「海膽頭」髮型,他盛讚標青,「他的頭髮生長方向很棘手,所以修剪上很考技術。看似平平無奇,其實落足功夫。」
「正面看,圓滾滾的,這個圓滾滾的髮型,不是剪草般剪出來,不是某部份頭髮長了就削掉,而是有角度,梳起來剪,才會有這個效果,這涉及剪裁線條。」
女明星經典髮型,他首推張敏,「《逃學威龍》第一集,那頭短髮,髮尾鬆鬆的像個球,而且一邊大一邊細,活動的時候,髮型有動感,從不同角度來看,髮型也是立體。綺夢的髮型也好看,捲曲再大些。」
經典,很大程度出於髮型師的用心,「那時有良性競爭,你做得好,我要做得更好。」,因此會花心思鑽研,了解藝人、客人的性格。
「設計髮型,從事髮型設計就是需要有一份觸覺,一式一樣的思維會局限創意。」
近月他跟數名行家組成CUTogether HK拍片,訪問咖啡師、手造眼鏡師等職人,希望藉著他們的故事,喚起行家的初心,「行業某些標準,不能忘記。」
拍片喚初心,何必這樣迂迴?Grad忸怩地說:「太直接說,會有玻璃心。」
亂世中,人人想賺多個錢傍身,受疫情重擊收入減半要摵積蓄的Grad還堅持追夢,直言因太太有工返,不用擔心,很重要一點,「我層樓已經供完。」
最關鍵,還有一份樂觀,工具箱上大大個「希望」貼紙,提醒自己,也鼓勵同路人。
採訪:蕭瑩盈
攝影:木綿
和你壹起撐住香港主題海報 全港良心商戶免費派發
了解更多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和你壹起撐徽章 良心商店及網店有售
了解更多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守住新聞自由 和你撐壹週刊計劃 每月港幣$300起
按此了解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