比特幣屢創新高,新一年更一度升穿41,000美元,升勢如虹。但是亦可以於一夜間,從高位懸崖式跌近9000美元,買家猶如坐過山車。
搭上這架比特幣列車的,有傳統基金,亦有富豪。Tesla創辦人兼全球首富Elon Musk揚言接受比特幣支付,睇好「未來火星經濟將基於加密貨幣」。科網女股神Catherine Wood亦唱好比特幣將會升至50萬元。在香港,這股瘋潮亦令升斗市民趨之若鶩,當中有人暴富,亦有人不敢再沾手。
IT男:全職炒Bitcoin 盼賺到退休金
IT出身的「80後」李奧,於2017年中買入人生第一枚比特幣,當時價位約二千美元,他投資逾十萬元,結果回報遠超他一直以來的港股及美股。李奧本來在一間美國軟件公司任職客戶服務部,客戶有投資銀行如Goldman Sachs及JP Morgan,工作甚有前景。不過2019年時因為公司重組而離職,他索性開始全職炒Bitcoin,並開網上平台分享加密貨幣資訊。
縱然坊間有人認為比特幣「好假」、是老千幣,他深信比特幣比金更「堅」:「我本身IT背景,都相信科技,比特幣係一串數字或者程式,好多人會呃人,但係科技唔會。我哋話黃金係有限制,但係咪真係有限制我哋都唔知,因金都係不停地提煉或者挖,我哋都唔太清楚真實黃金嘅數量,但加密貨幣就會真真實實地有數得計。」
他身體力行持加密貨幣多於現金,單是比特幣,令他全年投資組合中的升幅達五倍。去年二月,慘蝕過百萬,令他損失近八成身家,汲取教訓只揀大公司。自豪道賺回來,用剩下的兩成資金,並在其他地方借錢再翻盤。比特幣可謂帶給他第二人生,「以前我同公司做好多野做的好叻,無人會記得你。依家我所做的是我自己的。」
被問到會否擔心出現泡沬?他反問:「點解會覺得冧(市)呢?」他指觀乎比特幣價格歷史演變,2017年至2019年間曾跌九成,這個循環重複出現過,「但係長線來睇,Bitcoin每一年的價值是穩定地上升。在我來睇,只會越來越多人認識它的價值,(價格)就會越來越高,係好簡單嘅供求關係。」他認為加密貨幣在內地市場發展蓬勃,政府可能會規範化加密貨幣市場,但是完全禁止的話,他認為:「係冇可能嘅事。」
他預計只要維持像如今加密貨幣帶來的收入增長,兩三年內他就可以退休。「我個人比較易滿足,我諗千零萬就夠退休。」當香港地大部分人人生目標是買樓時,他將足以買樓的資金押注在加密貨幣市場,「加密貨幣我見到未來,香港我未必見到。」
古箏老師:收比特幣做學費 16萬變1,000萬
在北角教古箏的鄒倫倫,是比特幣「老手」,不過她當初買入比特幣,純粹方便海外交易。她早年已有教授網課,有八成學生都在海外,因見相對銀行轉賬,比特幣交易沒有任何的手續費,而且很快捷, 「3秒就到帳。」大部分歐美學生對比特幣交易見怪不怪,也樂意以比特幣支付學費。於是2013年初起,她進入加密貨幣世界,當時價格是超低位100美元。
鄒倫倫早年高峰期投資了合共約200個比特幣,不足一年間比特幣暴升,記者屈指一算,大概16萬港元本金變1,000萬港元。多年來比特幣用作國際交易,持幣量已不如先前多,惟過程中她所賺得的盈利,助她到世界各地開音樂會,甚至帶挈學生賺錢。有學生在270美元的時候以50萬元買入,670元美元全沽,獲利近2.5倍。「他們也很感謝我,我開音樂會會來支持我。」
她直言經歷比特幣跌得最深的一次是170美元,比她入貨時還要高70美元。她大膽預測可炒高至5萬美元,到年底升至10萬美元,對比特幣前景讚不絕口,絕不可能跌到谷底,「因為這是去中心化的網絡個人行為,沒人控制它,它顛覆所有人的認知。」誠心信佛的她以平常心面對:「完全沒有投資或炒賣比特幣思想。我說感謝老天眷顧我們。給大家很好的保障,特別是像我們這樣的藝術家。」
股壇老手:投資逾百萬開礦場 礦機變廢鐵
正所謂「見過鬼怕黑」,有人曾開比特幣礦場風光一時,但也在一年間,幣價跌至2,800元,礦機變廢鐵。
前戴德梁行董事總經理、細價股專家潘啟才憶述,2017年認識一個朋友,用100萬元買某個加密貨幣,該幣半年間變成一、兩億元 ,「佢一生人冇諗過幾個月變咗億幾兩億,我聽完呢個故事當然眼都發光!」友人在四川投資礦場,潘啟才也投資了部分礦機,「覺得幾過癮,好快趣,三個月就回本。」
嚐過四川挖礦賺錢滋味,他在香港照辦煮碗。2018年3月,他在觀塘租用一個工廈單位,開設100部礦機,自己挖礦之餘亦都分租予他人,一部機交一千蚊電費。好景不常,礦難來到,bitcoin 價由一萬元水平跌到落兩、三千元,礦場支撐了一年就倒閉。「就算去到四川高原,電費最便宜的地方,那一下子跌到$6000 ,其實已經冇挖嘅價值。」
可幸的是,這一遭對他來說不算重傷,「我當時冇理佢,預咗輸晒去玩,因為我哋買細價老千股,好多時真係得返百分之幾嘅時候,先至記得自己買咗。如果輸晒都承受到嘅,就唔怕去玩。輸晒你承受唔到嘅,咁樣就會好慘。」聽說有炒家以大筆身家炒比特幣,「呢個時候入場梗係唔啱啦,係咪先?甚至有人而家贏咗少少就又孖展、又訓身,就梗係唔鼓勵啦!」
他現時持有大概7個比特幣,現時之升值,差不多夠彌補他當年做礦場的損失。不過就算比特幣回春,他指不會沽,亦不會加注,「就係一個老千股咁樣,持老千股,我又唔會擺心機落去。老千股都仲可以睇吓CCASS,睇下website,做吓研究。比特幣點樣研究?唔通研究吓呢個世界有幾多人揸幾多?其實唔知㗎嘛!」他坦言,「進入一個集體催眠狀態,你咁講我又咁講,大家講吓講吓,咦,係喎!應該係咁嘅數據,咁樣噏出嚟㗎嘛,係我呃、你呃出嚟嘅。」
「莊家在股票基本原理係點呢?是將所有貨收集起來,越多貨控制到就越好,跟住點解會升10倍?自己買上去的!而買過程裏面會有人沽貨俾你。講返比特幣,比特幣咁分散,你去做莊,風險係點?你買升,全世界的人沽畀你,你接晒啲貨,跟住你唔買,就會急插。」他笑言,「買一串電子數字返嚟,拎一百、幾十億去做(莊家),邊個會去做?冇人會去做!」
「比特幣作為原本冇價值嘅貨品,點解會咁瘋狂,因為好多人衝入去買,冇咩人想沽,我揸住而家都唔放啦,每日見到佢咁樣升發係咪先?我點解要沽呢?呢樣嘢完全冇用,但係好多人買,冇咩人沽,就完全係廢!」
比特幣解碼
比特幣於2009年面世,是第一種虛擬貨幣,亦是現時最主流的虛擬貨幣。所謂虛擬貨幣,無實體,無銀行,無中央結算系統,由區塊鏈參與者管返自己本帳簿,做到「去中心化」,繞過政府或者其他法定機構來運作。比特幣基於一套密碼學,用程式碼產生有限的供應量,發行時已將總量設為大約2100萬顆,預計2140年所有比特幣將會全數產出,因此具備類似黃金的稀有性。
儲存比特幣的方式,主要是分冷熱錢包。冷錢包即是用指定的USB或者電腦硬盤保管,平時毋需連線上網,只有要進行交易時,用戶才需要將設備連線上網。不過,如果丟失冷錢包,就隨時永遠無法取回入面的價值。熱錢包就是線上錢包,可透過中介服務商保管並交易比特幣。
若不想買個別虛擬貨幣,想分散風險,長線投資的是區塊鏈的發展,可考慮區塊鏈ETF。當中包括BLOK.US,持有企業中佔比最大的是睇好Bitcoin的銀行Silvergate,第二大是可供比特幣交易Cash App的Square。第二隻是BLCN.US,涵蓋區塊鏈企業,成份股佔最大的是美國加密貨幣商業銀行Galaxy Digital Holding Limited,其次是超級計算芯片開發商嘉楠科技,其餘亦有Square。
經濟學家之間對比特幣的未來,也是各執一詞。美國克林信大學經濟系副教授徐家健指,當不少經濟學家又或者財金官員指比特幣不含Intrinsic Value(內在價值),批評為「泡沫」,他並不認同,「依家世界咁亂的時候,大家都諗不是主流追捧的會否反而更安全?」
「我絕對唔信呢樣嘢!」冠域商業及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關焯照則直言,「從經濟學方面睇唔到將來會變為值得信任嘅貨幣,或者支付媒介(的支持因素),因為最主要是都唔知邊個發行。雖然知係日本名,但唔知係咪日本人。」有傳比特幣的創始人名為Satoshi Nakamoto(「中本聰」),有人指是一個人,也可能是一個組織,但始終無人能夠證實其身份。
「大部份經濟學家都唔相信,就好似巴菲特都曾經講過佢只係鬱金香泡沫。這類升得咁急,一定係有班人係度推波助瀾,炒起佢,再喺高位俾曬你,跟住跌咗佢,再做第二個故事,近乎龐氏騙局。」他又指比特幣隨時突然間被取締,「(比特幣)不記名,有機會(被有心人)將黑錢擺落去,啲人不斷咁炒,令佢市值好高的時候,真的變成50萬一個,你諗吓市值幾大?一爆煲嘅時候,有幾多人嘅資產會灰飛煙滅?」事實上,近日英國監管機構FCA已警告,投資虛擬貨幣風險極高,有關人士「要準備好輸盡資金」。
時光倒流回到十年前,一枚比特幣低於100美元。比特幣升勢,始於去年武漢肺炎突襲,全球經濟蒙上陰霾,各國政府量化寬鬆狂印銀紙,人民對政府信任程度亦下降,比特幣乘勢異軍突起。
曾經歷比特幣谷底的潘啟才,雖然不敢再加碼沾手比特幣,但也不禁感歎,「好多喺社會上有地位金融界的人,都話比特幣應該好快會變廢紙,這一下這樣上返嚟,其實某程度上剝咗好多人嘅牙。」
「其實世界越亂,政府金融制度越不可信,佢就越強,而家正正處於咁嘅時間。世界好和平、好平復,冇咩大事嘅時候,呢啲嘢就唔值錢。而家值錢嘅原因,係呢樣野做出來,是反政府的,不信政府嘅金融制度、不信政府。」
撰文:邱嘉幸
攝影:林志謙、胡智堅
插圖:亞火
《香港百年超級豪宅揭秘》經已出版 各大報攤及便利店有售
可按此網上訂購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守住新聞自由 和你撐壹週刊計劃 每月港幣$300起
按此了解更多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英國移民、升學、就業、買樓生活資訊!
立即加入「走佬去英國 - BNO 5+1 移民資訊研究所 」